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7-5-10 20:11:25
|
显示全部楼层
这是佛说的。第一个要相信神、相信佛,其次相信自己,这是魔说的,颠倒了;佛跟神树立第一个权威,这是外道。这是我们一定要能够辨别的。 {6 J: r8 R2 C
0 J, x8 Q4 @( j* n9 _( B 其次,正法教给你,是「依法不依人」。法是什么?经典。人是什么?他所讲的,他所注解的,我们不依靠这个,我们以经为主。我们研究注解,依靠古人的注解,今人的注解我们不依靠,为什么?不可靠,没有经过历史的锻炼。譬如莲池大师这个《疏钞》,它已经流传五百年了,这五百年当中多少高明的人看过,认为这个没有问题,我们可以相信。假如这里面有毛病,早就淘汰了,因为那个时候印刷术不方便,需要手抄。木刻版本是一个字一个字雕出来的,很费工夫!不是真正的东西,谁肯出钱?谁愿意把这个东西流通?所以这是历史给我们作见证,证明他所说的是真实的,不是虚妄的。凡是愈久远的 ……
7 E7 k7 w/ q6 n3 A0 l F( U2 K" e1 V9 C2 k* D) ^8 X
+ D3 F8 k. R5 r8 Y& U; W
01-003-0041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
8 i+ S! Y0 Z7 N- H9 J, u+ T! ? : b7 h9 A P6 s* G
……之后,能产生信心,依教奉行,这一生也能够往生佛国。他这是代佛宣化。
; y" `5 j% P0 V# n8 K
$ L* J2 N; o2 g1 ^1 d$ z6 {8 K% s) Y 我们要是真正体会这个意思,不但一切经把它束之高阁,就如莲池大师自己所说的,「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,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」。他老人家只有这一部经,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这个行门,他心定了。一切法门,他从此以后再也不闻不问,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。这样才能成功!法门贵专一,唯有专一才能够成就。这是把他注这个经的用意、因缘理由说出来了。
" b. @6 G; ~7 g" u$ C6 E1 F+ x3 S; L. b9 |& A0 o: p
向下要说的,他注这个经依据的是什么?他不是随随便便说的。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,教给我们弟子的四依法:第一、依法不依人;第二、依义不依语;第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;第四、依智不依识。莲池大师遵守释迦牟尼佛的四依法,所以不是随便作注解的。他有依据,依法不依人,他依法。法是什么?他举出五部主要的经典,净土三经与《鼓音王经》、《后出弥陀偈经》,他是依这五种为主要的依据。旁通参考的,那就非常之多,我们在《疏钞》里面常常能看到,他所引用的都是大乘主要的经论,他所依据的。
; F+ g5 X$ t( Y4 D8 X9 ?; U e1 i/ m
在功夫上,他也有依据,也不是随便说的,是依据般若会里面文殊菩萨的「一行三昧」,做为这一部《疏钞》里面行门最高指导的原则,真正了不起!不是用自己的见解、自己的意 ……
9 }5 Y1 _+ I( k. S, u
7 i; D% S+ n9 K N( e. S. A
5 l( C' U% ~5 P$ p# H( x$ B; M' L6 L01-003-006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. l- H% D2 @( g! ~/ J
$ D4 o+ l/ F& \# O( _( s3 k$ p
……去问讲这个话的那个老师。胡造谣言,不得了!6 C: S: S" g# Z* Z k5 }) T
. G+ Y, V- L7 b, h% I 后来我回到台北,特别把窥基大师的《通赞疏》印出来流通,就是给净土法门《弥陀经》做一个铁证,证明这是真的。窥基是玄奘大师的学生,玄奘大师到印度去住了十七年,玄奘大师自己也把《弥陀经》翻成中文,他翻的本子现在在《大藏经》里面,没有单独流通。窥基是玄奘大师的传人,是玄奘的大弟子,传法的人,而且是法相唯识宗开山的祖师,他注了一部《弥陀经》注解,他用什么本子?用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,这个用意太深太深了。我们现在人都是讲感情,你从这个地方看,他们师徒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,依法不依人。
/ y6 D+ H8 D2 k+ H% ]4 `9 N/ k0 E! p! S
如果在今天来讲,窥基大师是玄奘的学生,玄奘大师这个经本翻译好了,别人不给他流通,做学生的人应当拼命来给他流通。给《弥陀经》作一个注解,应当用老师翻译的本子,怎么会选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?这不是不通人情吗?拿到现在来决定是如此。现在是我老师是第一,别人都不行!可是窥基大师依旧用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本子,换句话说,他们师徒两个人都承认鸠摩罗什翻译的本子(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),决定与梵文意思是没有差错的。如果有差错,玄奘大师一定说话,他念过梵文本,这就是给我们证明,做一个铁证,这部经典翻译得不错。窥基大 ……; c9 S) H8 Z$ w5 @! X, o% p, b3 K
: _* i, a- W- ]+ d6 R3 } f
0 h3 N- j; R# u, ^9 }# x01-003-0119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
) k% b1 ~/ |4 I+ v5 m8 L 2 _! F+ D6 A9 t
……有根据的,根据《华严经》末后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」,根据《无量寿经》「皆遵普贤大士之德」。所以他认为《普贤行愿品》对於西方净土非常重要。民国初年,印光大师将「大势至圆通章」也附在这个后面,成为净土五经。五经一论是净土最完备的典籍,我们只要读诵这个就够了,可是我们一定要虚心。5 X- O: f, Z- Y% r9 t* `
9 J$ l& ^9 H3 P
维摩当年是居士,居士他天天讲经说法,所以诸位要晓得,佛门里面你看看欧阳竟无的「内学院训」,你仔细读读,他就指责末法时期佛门的流弊,就是大家不重法,不重法就重人、重形式,只要一出家穿上这个,重形式,不重法。佛灭度之后,法是第一,所谓「依法不依人」,四依法里,佛明白告诉我们:不依人!佛门里面,自古以来老师第一大,谁大?老师大!老师不一定在家出家,不一定男女老少,只要他讲经说法,老师!这老师就是第一大。老师在佛门称呼就是「和尚」,和尚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话是「亲教师」。我的佛法是从他那里得来的,他是我的亲教师,他是我的和尚。
/ Z# u+ X: n' u: Q2 W/ c8 X8 @# m0 G6 T, v$ @
由此可知,佛陀当年在世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曾经听过维摩居士的经,释迦牟尼佛,出家的老师,维摩居士是在家的老师。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眼目当中,两个老师同样的尊敬,没有分别心,没有执著心,这能成就道业。再看后来,我们中国有个了不 ……! G# e6 K5 p9 Z! @2 y
; C/ m6 c. w* |( ^$ ^) V9 f
) x& r" u$ D" E' a$ \5 I01-003-0148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
' D$ F8 X3 r B1 O
7 |" @1 u% m4 e. r$ d9 {……严经》不讲了,他本来打算把《华严经》讲圆满,再讲一部《阿弥陀经》才往生的。告诉我们只有一条生路,念佛求生净土。除这条路之外,没路好走!这是我们要特别警惕的。再看底下一段,这是怕有人疑惑,大师在此地假设一个问答:" {$ B1 c" O( J) c! i
/ a8 H1 ?4 |7 M% G: d/ m 钞【问:有谓下品下生,生铁莲华,其说然否。】
, [. E7 v6 q* T1 @$ ~$ d9 A' m7 U) E- G0 I* N1 @. H. t
莲池大师是明朝末年人,有一些造谣生事的,下品下生是生在铁莲华里面,问这个说法对不对?
* ]9 n. w1 x# n) h# F2 K" Y' p- e8 x8 B; {2 b# \% K3 j! O
钞【答:未见佛说。】% v9 t4 H' d: f* @: ~
; t2 G( @- d4 W1 n7 x t7 F
查遍净土三经没有这个说法,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都是七宝莲花,都是宝花,没有听说有铁莲华的。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佛的「四依法」。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是什么?经典。我们修净土的人,我们所依靠的经典,最重要的经典是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经讲得最详细。净土三经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这是我们的依靠。现存经典当中,原译的经典一共有五种,我们现在新印的《净土五经读本》,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