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7-4-30 13:51:24
|
显示全部楼层
由于他天天作观,已经很习惯了,他看见他,那生气的印象已没有了,只是天天修法时所见到的熟人,于是出乎自然的就招呼他,某先生,好久不见,你好,那个人就很感动,他想到对方的地位比自己高,自己过去的不对还更严重8 y4 \" E) \! @% o- Z
; p6 p- K8 x3 x( c* y# l, E: }一点,现在对方这样和谑悦色地招呼我,我当然也更应该如此,于是两人从此就和好了。所以把贪嗔痴淡一点,世法上也有很大的好处。这些本来是很熟的,我们叫它生。很生的是发菩提心,持佛号,我们叫它熟。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生极乐世界,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。; ?& _) j7 y# s# T/ n* h& d
6 ^- e7 D1 }7 w+ j3 M0 v: e1 d
/ ^$ J+ X, B2 l: m8 G- l! X- Q/ i* S# s4 |5 E
九、般若不可思议功德! p( @' N; Q7 r* q& c2 m) d& u0 j# D
5 a' `& C5 J6 z, l) \' a1 @
! m3 G1 t1 L* H8 F8 s; `" K% R
]& K/ X( M. \7 L/ _# o- r经中多处校量功德,把持经与布施等来做比较。但其中以下文一段比较最深刻。是拿舍生命来做比较。一个人最难舍的是生命,世人贪生怕死,谁不爱惜生命。但经中说:一个人‘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’(上午是初日分,中间是中日分,晚间是后日分。)恒河有多少沙,以恒河沙那么多的生命,早上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都舍了,布施了。而中午还这么做,晚上还这么做。‘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。’劫这个时间就很长了,一块几十里的大石头,天人以极轻的纱轻轻地在石上飘拂一下,几百年一次,等把这块石头磨光了,这个时间叫一劫。这个时间的数位已经大得不可说了。但还不是一个劫,是无量百千万亿劫,一个人无量百千万亿劫,每天三段时间都拿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去布施,这个功德真是不可思议的。另外一类,‘若复有人闻此经典,信心不逆,其福胜彼’。若人闻此经典,能生正信,心中没有抵触,所得的福报胜过前面无量劫以无量身命布施的人。这实是众生情见所不能相信的事。但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,哪里能够有丝毫不真实啊。‘何况书写、受持、读诵,为人解说。’更何况你还可以写经、印经,自己信受奉行,念经背诵与为人解说,功德就更加不可思议了。从以上的校量就可以知道金刚般若经的不可思议,也就是般若的不可思议。) M0 u* R4 ^6 K6 t: E
z2 u3 ?8 e: h8 }1 t3 j . A& e2 B6 U* V: U% N1 s
y2 y7 L* J0 p6 e
《破空论》中根据经文以八种殊胜来显示本经不可思议功德。(一)舍身是大事,无量劫是大时,虽然这样大事大时的布施,还是不如持经功德。因为这样的大施,具有五神通的菩萨也能做到,比不上本经‘正断无明漏故’。以上菩萨虽得五通,能行大施,但未得漏尽,无明之感犹存,故不如本经正断无明功德。无明断尽才是菩萨漏尽通,其功德远超于大事大时。(二)本经不是大小乘共同的般若,而是‘如来为发大乘者说,为发最上乘者说。’大乘中推仰为圆顿菩萨的人,叫作‘发最上乘者’。可见若人真能‘信心不逆……为人演说’,即同圆顿菩萨。(三)如是之人,就是荷担无上菩提,他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,这就是续佛慧命,长保佛种不断。(四)乐小法的人,著于四相四见(我见…寿者见)对于本经不能听受演说。(五)经在之处即是宝塔,具足法身舍利。(六)‘受持读诵此经……先世罪业即为销灭。’转重为轻,不再堕恶道。(七)当得菩提,夙业既销,菩提之体,自然明净。(八)释尊在遇燃灯佛之前,虽遇多佛,但心中尚存有所得心,未达无相。所以持经超过释尊昔时遇佛功德。(释尊遇燃灯佛后,才恒与般若相应。)经说:‘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,所得功德,我若具说者,或有人闻,心即狂乱,狐疑不信。’那么我们对于佛所开演的部份,实应衷心信受,不得狐疑。
7 Q4 B! n6 R) b7 |3 U- X
: Y4 R# ~# f4 B4 \6 K) d
2 o* D }9 V6 u1 z. K* j
- E0 j) ?- s, l6 U' u- ~5 ~' z十、信力圆时全成佛力- i4 r: [" w6 ?8 p8 p3 H
( G8 }3 X* C1 A& a $ ~" L3 ?& g5 X' q8 b
: H( c( g, c8 U) o8 c末后引证永明大师《心赋注》中一段,以巩固增长我们的信心。赋中问:‘初心学人,悟入此宗,信解圆通,有何胜力?’这正是大家关心的问题。答:‘若正解圆明,决定信入,有超劫之功,获顿成之力。’这四句中,前两句是因,后两句与以后诸句都是果。因:(一)需有决定信心,永不动摇。(二)应生正解,不但毫无邪见,而且所解圆融,明鉴无碍。这也非初学凡流造次所能行。只有以弘深誓愿,作为铠甲,奋力精进,才能真得如下妙果。于是顿超三大阿僧祗劫之大关,刹那圆成无上菩提之力。
/ \9 S7 A6 m, b; d; @
) P: [9 f. C" y( g7 A: X0 s# h
- A7 T: e9 M- J. n, i$ s7 ?, o$ B1 G7 e2 N0 O9 p
‘虽在生死,常入涅槃。恒处尘劳,长居净刹’。虽是凡夫,常在尘劳世俗之中,轮转生死海内,然而不离生死,常在涅槃三德之中,尘劳堆里无异清净佛国。
, m2 V6 u2 O( f1 d& C* k* {1 L7 b
) H( a/ u. E" @$ o( E( f2 P1 F8 ~# t7 a7 s0 x* w/ b+ u
‘现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,匪易凡心,便同佛心之知见’。真实悟心之士,肉眼可当佛眼用。(蕅益大师说自己是‘名字位中真佛眼’,这比‘当佛眼用’更进一步自肯了。)因五眼是肉眼、天眼、法眼、慧眼、佛眼。悟心的人不见得具天眼,但有法眼慧眼之用,所以说‘开慧眼之光明’。开慧眼,便悟入佛之知见。即是佛知见,即此凡心便具佛智。
* g. g% s( g! _ ]2 V: n2 ~8 P: C: N9 u- ^0 W+ Q' J- y
6 G& c; ~' z7 c: T. s) l
( L6 Z0 i4 T" G1 Y‘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断,菩提妙圆弗假修而自圆’。于是烦恼不断自断,菩提不圆自圆。不靠修持不历阶梯,顿出苦轮,刹那成佛。如是不可说不可说之力,‘亦名佛力,亦名般若力……亦名无住力’。
5 t/ p' Z3 z/ j# D$ V& e
6 c7 _0 m) `3 R 9 X" G/ @& Y! K( `/ ], q
1 \5 z) K0 P( C《心赋注》又云:‘若于一心,有圆信圆修,乃至见闻随喜,一念发心者,无不除八万尘劳三障二死之病。’& G5 o- A( q) Z7 {
; a1 d1 f% a6 u+ s8 H, a
* P7 O6 \ Q g( L- C" J7 s" c7 V" z. r! [/ y5 e' q, v6 o8 X9 S3 {
由上可见,若于般若一心妙谛,能圆信圆解圆修,即得超劫顿成之力,刹那成佛。至于初机,于此妙法,只要有缘‘见闻随喜,一念发心者’皆可顿消尘劳业障。般若妙力真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。前云老实念佛,即暗合般若无住生心的道妙。所以赞般若就是赞叹老实念佛。$ b' v6 y }1 _/ J
9 T2 _# ~4 |3 X5 P, B
1 Y: ^$ y( R5 D
. x* k! q8 q# p* W末后敬作一偈,虔诚祝愿:
/ N \! V& \4 j# e7 N- h7 |- @+ L9 U( D
. Q+ z6 i" L4 q; [; z
7 T; q6 q' i4 a普愿见闻者 同沾菩提露 顿契本来心 清净无所住
_: W, j$ F% u
% V$ h( Q% @) D , Y" U& ~% y! H, u, s
4 j' O1 M5 y7 c1 _- s+ S一九九一年元月黄念祖校于京华方便关中% v, U$ V+ Y5 N
: a. _4 _$ O. S, g' \
+ W7 e, b) G' s& n& \5 V% V4 ^
% n" G! f! | g5 L选自黄念祖老居士著《心声录》) X7 o1 R( x1 n0 f3 C6 |
6 W/ x4 f$ T& `+ {/ }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