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6-12-9 20:20:17
|
显示全部楼层
前面我们都学过了。海印三昧是自性清净心,像大海一样,把一切诸法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都照得清清楚楚。世尊说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就是他明心见性的报告,他这个报告详细,能大师的报告简略,一个是言简意赅,一个是细说端详,内容没有两样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归纳起来,诸位要知道,就是能大师讲的二十个字;能大师说的二十个字把它细说展开来,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不增不减。这两个人出现在世间,给我们后学做这种示现,不可思议。在我们这个地位上来看这桩事情,我们只能赞叹如来无尽的慈悲、无尽的智慧来启发我们。我们既然晓得三昧这么重要,不得三昧,你所修学的是佛学,我们世间人称之为佛学,完全落在自我的知见,不是佛知佛见,所以他不开悟,不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。由此可知,三昧,我们不说三昧,说三昧一般人不懂,我们换个名词说清净心,清净心就是三昧,这个多重要。清净心从哪里得来?从持戒得来,持戒是手段,得定是目的,这是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,我们如果不从持戒下手,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。6 I% F$ c& ?# a: ]; l
$ Z* A2 q% R6 K( t) D& v
持戒从哪里下手?必须从日常生活下手,佛门里面讲到根本的戒律是十善业道,诸位看看《十善业道经》就明白了,经文虽然不长,义理深广无际。前后世尊两次提醒我们,从人天法,人天法是做人的道理、生天的方法,你生到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生天的方法,这是人天法,这是没有出六道,我们叫世间法。超越六道这是出世间法,声闻菩提、缘觉菩提,乃至无上菩提,都是依十善业道为基础,都是以十善业道为根本,你说这个多重要。十善业归纳为十条,展开来多少?在小乘是三千威仪,在大乘菩萨是八万四千细行,那是十善业道展开的。这十句是总纲领,三千威仪、八万四千细行都是一条一条给你写出来,不是随便说的,不是笼统讲的。我们怎么学法?所以佛在《佛藏经》上教学生,教弟子们,这是一般讲上中下根,三根。像惠能大师那是上上根,他不在三根之内,那个可以顿舍、顿悟、顿超、顿证,上中下都是从渐修、渐悟、渐证。《佛藏经》上告诉我们,一定得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。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,李老师也是先教我们小乘经,我大概学了至少有二十种小乘经,然后才学大乘。可是在中国,唐朝中叶以后,在家、出家的这些大德们就把小乘放弃了,放弃怎么办?他找儒跟道来代替,就是用儒跟道的基础,行。你看这一千三、四百年间出了不少圣贤,无论是宗门、教下都有很好的成绩。$ Z+ S4 ?, V; w
6 A( \( f Y: [* X$ D% ? 最近这几年来,我们看到在这一代,特别是在最近这一甲子六十年当中,好像断层了,没有真正的高僧大德、在家的大居士出现,没有。我们细心去观察、去思惟,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把小乘丢掉,把儒跟道也丢掉了,这才是修行没有开悟、没有证果的真正因素。怎么样来弥补?我们才极力提倡儒家的《弟子规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,用这两样东西来弥补,帮助我们真正做到十善业道。所以要晓得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《太上感应篇》里面着重在因果,都是十善业的展开,你细心去看,每一条都能够系在十善业的下面。我们真正能在这上面认真去学习,把它落实就是落实十善业,这是人天法。说老实话,连小乘比不上,为什么?小乘十善业有三千条,大乘菩萨有八万四千条,太细了。我们要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悟,这个路子理论上没错,实际上很困难。但是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奠定基础,念佛求生净土就稳稳当当,这就是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的持戒念佛,就这个意思,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做到持戒念佛。从十善业我们就能持五戒,就能持十戒,这个帮助往生就没有疑惑了,我们是走这么一个路子。6 h' e7 G, u( w- a( h8 a- ]1 p
Q& T- L) t; c9 D- | 这些大经大论可以学习,特别是《华严经》,前清彭际清居士说得很好,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。我们晓得,《华严经》就是大本《无量寿经》,所以读《华严经》,学习《华严经》,你对西方净土无论是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就更清楚、更明白,于净宗法门断疑生信,你有坚定的信心,我们是为这个。而这篇文字太好了,贤首国师他老人家写的,把这么大的经、这样复杂的这些理论与现象,他能用这么短的文字,有条不紊的给我们一样一样列出来。前面三段是讲体相用,自性是体,依正是相,三遍是作用,后面三条是佛华严,四德是佛,五止是华,六观是严,你看多不可思议,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。这就是修清净心,心净则佛土净,我们与极乐世界就完全相应,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,但是已经过相似极乐世界的生活,所以能够得到法喜充满,真正能够做到万缘放下,清净心现前。
* x7 q- s/ t, V+ M1 A
# g8 h3 e @: l! _& X3 O% W 大师告诉我们,“言海印者,真如本觉也”,海印是什么?海印是真如本觉。真如是大乘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名词,古大德教导我们不著名字相,这是名词,名字要懂,不要执着,不能说不著名字相就不求解,那是错误的,不求解你总是有疑问。断疑生信,你疑问没有断的话,它会产生障碍,所以什么叫真如,我们也要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学一学。在《三藏法数》里面比较简单的给我们说明真如,什么是真?真就不是假的,假的就不是真的,“真名不伪,如名不异,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,本具真如之理”,这里本具两个字重要,“速令显发,是名真如”。我们在这里得用比喻来说,古大德讲到这个地方,常常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,把金比喻作“真”,把器比喻作、讲作“如”。黄金制作的器皿很多。我有一年,那时候韩馆长还在,我们同修当中有做首饰的,他有个相当大规模的工厂生产首饰。他做的还不是真的,假首饰,但是也不能完全算是假的,做镀金的。我们到他展览室里面去参观,大概总有将近两万种的品种,琳琅满目,他那展览室大概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两个大。我一进那个展览室,让我想到佛经里常常讲的“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”,看到真好看,它是镀金的,琳琅满目。金跟器不能分,金就是器,器就是金,金是真,器是如,金如其器,器如其金,无论多少品种,一、二万个品种,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