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6-9-26 20:56:05
|
显示全部楼层
是妄死也;谋而不从,出亡而送,是诈伪也。忠臣也者,能纳善于君,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。”(卷三十三 晏子)
. @; F9 s" G8 N3 d. J0 Z0 d【白话】齐景公问晏子:“忠臣应该如何辅佐国君?”晏子回答说:“国君有危难,忠臣不送死;国君出外逃亡,忠臣不送行。” 景公很不高兴地说:“君主分封土地使臣子富足,分封爵位使臣子显贵,君主有灾难,臣子却不舍身拼死,君主出逃臣子却不送行,这种说法是何道理?”晏子答道:“谏言如果被采用,国君一生都没有危难,忠臣何需送死?谋划如果被听从,国君终身不至于逃亡,忠臣何需送行?如果谏言不被采用,国君有危难而忠臣跟着送死,那是白白送死!如果谋划不被采纳,国君逃亡而忠臣送行,那是欺骗、伪善!所谓的忠臣,是善于向君主进谏良策,而不是和君主一起陷于危难。”6 V. i7 x7 x: V9 Q$ \
! B3 q$ ^. e7 |: Z3 H
四、举贤
- X) K. I1 M, f9 E68. 子曰:“……汝闻用力为(wéi)贤乎?进贤为贤乎?”子贡曰:“进贤贤哉。”子曰:“然。”(卷十 孔子家语)1 o( N- C ~/ `1 o, y& ?
【白话】孔子说:“……你听说过是卖力的人贤明,还是推荐贤才的人贤明呢?”子贡说:“推荐贤才的人才是贤明啊!”孔子说:“对。”
3 o7 |; w" l& P& y8 K g69. 忠臣之举贤也,不避仇雠(chóu);其废不肖也,不阿(ē )亲近。(卷四十 韩子)2 K# R! U9 L+ U. F' N
【白话】忠臣推荐贤能的人,不避仇怨;罢除不肖的人,不偏袒亲近。% u% t% M( Y: @5 k
! N+ s7 e* o$ T
# |. h: l$ O! {, ], T4 H+ B" T
4 i" E: Z! e! m4 z3 M( x叁、贵德
. N& s! v2 }* ^) H( d7 F
: @6 B2 e: V9 U* L
( e; i+ \0 S$ |: M# B3 \; s一、尚道, ~* O( {- Z: u6 L; b
70.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【性者,生之质也。命者,人所禀受。率,循,循性行之是曰道。修,治也,治而广之,人放效之,是曰教。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【道,犹道路也,出入动作由之,须臾离之,恶乎从。】(卷七 礼记)" [. b$ C$ _* q8 a7 c& G
【白话】人人本具的纯净纯善,称为“自性”,随顺自性皆能学为圣贤,称之为“道”,修养道德自然能够感化别人,这称为“教”。因此“道”无所不在,片刻都不能离,能够离开的,那就不是道。
' Q8 h# K1 l$ F$ v1 l7 n0 H4 V71. 保合大和,乃利贞。【不和而刚暴也。】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。【万国所以宁,各以有君也。】(卷一 周易)
7 a& J ?5 b, ^1 i/ w8 g- p【白话】宇宙的运行,保持着和谐自然的关系,才能使万物祥和有益,永远纯正。它创造了世间万物,使天下都得到安宁,而君王受到百姓的推崇,能效法天德长养万物,天下就能得到安宁。
0 R: r5 g; V5 I1 R, D. I' {72. 人法地,【人当法地,安静和柔也,劳而不怨,有功而不宣。】地法天,【施而不求报,生长万物,无所收取。】天法道,【清静不言,万物自成。】道法自然。【道性自然,无所法也。】(卷三十四 老子)3 W4 h2 q; C6 i7 s
【白话】人应当效法大地,安静柔和、无私无怨地承载养育万物而不居功;大地效法上天,包容万物,普施而不求回报;上天效法道的精神,清静无为,万物自成;道性自然而然。
]8 E0 `( \* e, _" P8 l/ I73. 圣人不积,【圣人积德不积财,有德以教愚,有财以与贫。】既以为人,己愈有。【既以财贿布施与人,财益多。如日月之光,无有尽时。】天之道,利而不害;【天生万物,爱育之令长大,无所害也。】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【圣人法天,所施为化成事就,不与下争功名,故能全其圣功也。】(卷三十四 老子)9 O: F: d. e/ e; q$ ?
【白话】圣人无私而不积藏,有德则教愚,有财则济人,尽其所有来帮助别人,自己反而更充足。因此,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万物;圣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则,帮助世人而毫不争夺。
% V" n2 c; g( L% e8 j4 o/ ^3 I74. 好学近于智,力行近于仁,知耻近于勇。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能成天下国家矣。(卷十 孔子家语)
' P' ]. W# r2 T7 P# ~7 ]( v8 [【白话】喜爱学习圣贤教诲就接近于智,将学到的教诲好好落实就能接近仁,在学习或落实的过程中,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发羞耻心去改正,这就接近勇。了解智、仁、勇三种品德,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、看法、说法、做法;知道如何修正自己,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;知道如何管理人民,就能办好天下国家的事了。9 V V# e5 ]0 m( t6 }) |1 F- K5 O: V1 V
75. 发政施令,为天下福者,谓之道;上下相亲,谓之和;民不求而得所欲,谓之信;除天下之害,谓之仁。仁与信,和与道,帝王之器也。(卷三十一 鬻子)7 ~8 s: D& S* ]
【白话】发布施行政令,是为天下人谋福利的,称为道义;君民上下相亲相爱,称为和睦;人民不需开口恳求而君王就能体察施予,称为诚信;能消除天下人的祸患,称为仁爱。仁爱与诚信,和睦与道义,都是帝王的法宝。; z& K( r+ Z+ k8 E! {
76. 文王曰:“何如而可以为天下?”太公对曰:“大盖天下,然后能容天下;信盖天下,然后可约天下;仁盖天下,然后可以求天下;恩盖天下,然后王(wàng)天下;权盖天下,然后可以不失天下;事而不疑,然后天下恃(shì)。此六者备,然后可以为天下政。”(卷三十一 六韬)4 C& }" q# B8 g8 u% x; r% {
【白话】文王问太公:“怎样才能治理天下?”太公说:“度量之大足以涵盖天下,然后才能包容天下;诚信足以遍及天下,然后才能约束天下;仁德足以遍及天下,然后才能怀服天下;恩惠足以遍覆天下,然后才能统领天下;权威足以遍及天下,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;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,然后能为天下之依靠。这六项条件都具备了,才可以治理好天下。”
; B ]- ?0 @& w" ^+ O+ M77. 故君子不恤年之将衰,而忧志之有倦。不寑(qǐn)道焉,不宿义焉。言而不行,斯寑道矣;行而不时,斯宿义矣。(卷四十六 中论)2 s+ }% V& W |" `& j0 Q
【白话】君子不忧虑自己年老力衰,而是担忧心志倦怠。不让道业荒废停止,不让义理弃置不为。光说而不去做,这样道业就被荒废了;没有及时去做,这样义理就被弃置了。 y* `! |$ e3 W4 A" F! A
78. 乾……《象》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(卷一 周易)3 K7 p8 y5 ^) E
【白话】乾卦。……《象传》说: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,君子应当效法天道,自我奋发图强,永不止息。
5 N% |2 W( s/ y# s( W1 s5 `79. 坤。《象》曰:地势坤。君子以厚德载物。(卷一 周易)
+ ?: r( Q4 z" r0 U. J80. 不修善事,即为恶人;无事于大,则为【旧无人无至则为七字,补之】小人。纣为无道,见称独夫;仲尼陪臣,谓为素王。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。(卷五十 抱朴子)) o* B, h0 ^) M, b k6 F# N2 z/ V
【白话】不行善事的,就是恶人;不奉事尊长的,就是小人。商纣王为君无道,所以被称为“独夫”;孔子身为诸侯的大夫,却被推许为“素王”。这说明君子并不在于是否有权势和财富。/ H7 k1 K z* ] q5 S: G
! U6 H: q ~! Q+ Q# w9 F% g二、孝悌" Z: X% v4 X) Z
81. 孝悌之至, |
|